崴脚,又称踝关节扭,是我们在行走、运动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。但很多人对崴脚未引起重视,未进行正规的处理,觉得休息几天就没事了。但你们注意到了吗?很多人经常崴脚,还经常崴的是同一只脚,为什么呢?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护踝小秘籍。

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崴脚。崴脚临床上叫踝关节扭伤,占运动损伤的14%-21%,其中75%主要损伤我们踝关节的外侧。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是踝部韧带的损伤,但实际上脚踝是一个精密的铰链式关节,由骨头、韧带、肌腱等共同构成,因此,崴脚不仅仅是韧带的损伤,有时候还可能伴随有踝关节、足舟骨、足部第五跖骨的骨折。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度不同、是否伴有骨折,治疗会有明显的差异。不正确的处理会导致习惯性崴脚,而出现各种后遗症。据统计,崴脚后20%-40%会因处理不当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,从而导致会反复扭伤,最终发展成踝关节软骨损伤、踝关节炎等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。
崴脚大多数时候是足踝补韧带的损伤,韧带损伤一般分为III度
I度:轻度疼痛、肿胀、淤血,韧带无明显撕裂,整体结构完成,踝关节稳定性未受影响。
II度:疼痛明显,中度肿胀、淤血,韧带明显撕裂,行走困难,踝关节稳定性轻度不稳。
III度:疼痛剧烈,肿胀、淤伤明显且范围广,韧带完全断裂,踝关节明显不稳定,运动要求高者或以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者需要手术治疗。

I度 无明显撕裂 II度 明显撕裂 III度 完全断裂
如何尽量避免崴脚:崴脚后如何科学处理呢?
崴脚是无法完全避免的,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崴脚几率。要怎么做呢:首先选择合适的鞋,如鞋底有一定支持、包裹性好的鞋,避免鞋底过软、过高、过于宽松的鞋,如喜欢运动,运动时尽量穿专业的鞋。其次注意环境因素,走路不看手机、特别是走不平整的路时要注意力集中;再次,在肌肉疲劳时不要勉强运动锻炼。最后要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,肌肉力量强大了能有效的保护踝关节,如抗阻勾脚、绷脚、提踵训练、单腿站立等等。
总结就是穿对鞋、看准路、不疲劳、常训练。
那么,崴脚后应该怎样处理呢?
急性期:按POLICE原则处理:P-保护,即停止行走等活动,如使用石膏、支具保护、使用拐杖等。OL-适当负荷,即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,适度活动,如勾脚、绷脚等。I-冰敷,即伤后24-48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,每日多次、每次15-20分钟敷于伤处。C-加压,即使用弹力绷带由脚的远端向小腿近端包扎,注意压力适中。E-抬高,即将受伤的脚踝抬高超过心脏水平的位置。
切记两个不要:不要热敷;不要盲目按摩。
建议崴脚后如果症状明显,及时到骨科就医,这时医生会根据你的韧带损伤情况,提供治疗建议,如冰敷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、功能支具或石膏固定、抬高休息,甚至行X片或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等。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度,一般需要2-4周的时间制动、休息、不行走,且往往制动、休息的时间越短,韧带恢复情况发越差。如出现移位的骨折、胫腓骨分离、慢性严重的踝关节不稳,会建议手术治疗。
康复期:需要进行如抗阻勾脚、绷脚、提踵训练、单腿站立、踝关节活动度练习、脚尖走路、脚后跟走路、弓箭步练习等,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,早日无障碍恢复活动及工作。
总结:崴脚不是小事,正确的处理及科学的康复同等重要,记住POLICE原则,告别一次崴脚经常崴,让您的脚踝重新稳健有力。
作者:骨三病区 兰宗江